智慧三农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邓倩柔;王强;黄敏;

    数字孪生技术为加快数字乡村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带来新的机遇。对乡村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是数字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监测系统的建设中结合数字孪生技术体现其效用,是乡村产业从业者急需处理的技术难题。该文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系统应用研究,列举出相关关键技术,用以说明数字孪生技术在其中的运用价值,并希望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乡村振兴相关产业从业者。

    2024年13期 v.4;No.8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下农产品网络销售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段鹏雨;王东爽;杨瑞;韩忠乐;王英非;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线上销售农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作为新型销售模式,不乏存在着机遇与可发展的机会,但它仍有许多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难点。该文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销售。首先,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在网络销售中的优势,包括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其次,探讨网络销售对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和销售效果。然而,网络销售也带来诸多挑战,如物流配送、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信任度等问题。最后,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农产品网络销售方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信任度等。

    2024年13期 v.4;No.83 5-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TM32的多功能农业补光系统设计

    练渊杰;奚峥皓;王睿清;于是然;肖敏;

    仅靠自然光难以满足农作物茁壮成长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信号传输的多功能农业补光灯,可适用于不同农业场景下。补光灯以STM32F103RCT6作为主控芯片,加入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传感器等,以获取环境和装置本身的数据信息,还可以通过Wi-Fi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经过调试,装置可以实现获取环境多项数据并与手机APP通信的功能,加入语言识别模块,可远程控制装置开关并按需调整光照强度。综上,该装置可以实现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并按需进行调整补光等功能。

    2024年13期 v.4;No.8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安阳市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推进策略研究

    郭素玲;苏子厚;

    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近年来,借数字经济东风,安阳市加快数字乡村实践探索,智慧农业生产,夯实粮食安全数字化支撑;电商直播助农,快速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装备数字升级,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又增效;数字链式发展,助推农产品品牌创建推广;质量数字监测,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数字乡村示范,注入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智慧乡村治理,赋予农民生活数字化密码。但仍存在农民数字素养、数字设施、数字人才等制约。突破制约,加速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要补基础设施短板、强政策扶持、重人才支撑、促转型,营造良好数字乡村发展生态。

    2024年13期 v.4;No.8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实验报告

  • 冬季低温对烟草甲幼虫的影响实验

    韩丽媛;康娟娟;

    为了实时监测陕西省延安市地区烟叶原料1号库内外温度变化,探讨其与烟草甲幼虫致死率的关联性。实验通过将烟草甲幼虫暴露在冬季不同的低温环境中,通过不同的处理时间,观察其存活率、繁殖力和行为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进入-20~-10℃的区间,累计经14 h以上,烟草甲虫在室外的存活率为0;温度进入-10~0℃的区间,累积经54 h以上,烟草甲幼虫在室外的存活率为0;温度进入0~4℃区间,累计经过360 h以上,烟草甲幼虫致死率高达75%。此外,低温还影响了烟草甲的繁殖力和行为能力。

    2024年13期 v.4;No.83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水稻品种萌发期锑耐性综合评价

    张新;邵子睿;谭璇;张斌;白婧;向国红;段仁燕;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锑毒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为筛选耐锑水稻品种,该研究选取8个水稻品种种子,于萌发期测定其根长、芽长、株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等指标,利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鉴定萌发期锑耐性,建立萌发期对锑耐性综合评价模型并筛选出适宜的评价鉴定指标。结果表明,9个相关指标离散程度不同,变异系数范围为18.66%~61.81%,8个品种处理间各性状数据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将9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新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5.82%;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品种分为强锑耐性品种1个,中度锑耐性品种3个,锑敏感品种4个。

    2024年13期 v.4;No.83 27-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研究视界

  • 苗药金钱豹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

    李婷婷;魏升华;郎云虎;简应权;严福林;

    为分析影响金钱豹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探究其生态适宜分布区域。该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最大熵(MaxEnt)模型对119个金钱豹地理分布点信息及37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位模拟,明确影响金钱豹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及适生区。结果表明,影响金钱豹的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昼夜温差月均值、年均降水量及海拔等因素。其中,最冷月最低温在5℃、昼夜温差月均值在6℃,年均降水量在1 607 mm、海拔在731 m时最适宜金钱豹生长。金钱豹生长的潜在高适生区,主要位于贵州西南部、四川东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北部和福建中部。该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建立的金钱豹潜在分布区分析数据,可为其资源保护与利用、栽培基地选择等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广西某铅锌矿区农用地铅镉富集效应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农泽喜;郭尚其;马荣锴;唐茜;曾德华;张之才;

    为了解广西某铅锌矿区农用地土壤铅镉污染情况及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关系,共采集土壤、农产品样品441件,采用正态分布、T检验等统计学手段进行分析并拟合建立土壤-农产品铅镉相关关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土壤铅、镉超标率分别为55.06%和84.23%,T检验结果显示土壤中铅、镉均为显著累积(P=0.000);水稻中铅、镉含量超标率分别为13.6%和59.09%,玉米中铅超标率为17.4%、镉含量未超标,柑橘中铅、镉含量均未超标,正态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水稻中的镉、玉米中的铅含量均呈正态分布;土壤镉含量与水稻镉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关系预测模型为y=2.562 5x~2-0.754 1x+0.412 2(R~2=0.89)。

    2024年13期 v.4;No.8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贞丰县淫羊藿野生资源现状与无患子林下发展展望

    胡超;杨贤友;吴红梅;许扬;赵诗伟;吴登莉;王祥培;陆正学;陆兴江;

    为破解贞丰县无患子林下产业问题,解决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周期长、见效慢、收入低等难题,该文结合喜阴类中药材品种随机对7个乡镇的14个调查点开展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品种鉴定和含量检测,得出在海拔1 015.81~1 731.32 m有淫羊藿零星分布、数量不一、品种2个,淫羊藿总黄酮醇苷是药典规定值的1.45~2.48倍,淫羊藿总黄酮是药典规定值的1.33~2.72倍。并对林下优劣势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贡献林下中药材智慧,促进林业与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3期 v.4;No.83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市民下乡盘活闲置农房的困境及其政策建议

    谈心怡;费罗成;王光浩;

    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城市人口移居农村的生活模式已逐渐显露,“市民下乡”作为一种新的趋势正展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可能性。通过文献分析法,从闲置农房盘活的需求侧出发,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解析市民对闲置农房的需求类型,剖析当前市民盘活闲置农房的困境,最后提出推动市民盘活闲置农房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市民盘活闲置农房的需求主要有保障型需求、改善型需求及投资型需求等,当前仍存在制度瓶颈、供需错配、升级潜力有限等困境。未来需要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打通闲置农房供需对接桥梁、规范有序引导市民下乡,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为保障农民权益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河滩区搬迁后居民满意度调研——以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为例

    董飞龙;吴红晨;喻千;司景方;

    该调查报告以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14个黄河滩区新村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东明黄河滩区搬迁后居民对各项民生福祉的满意度。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共发出8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20份。研究发现,黄河滩区搬迁后对居民的总体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黄河滩区居民对搬迁政策、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卫生环境、教育水平、医疗服务、交通出行与文化休闲总满意度均在95%以上,但在就业方面居民的不满意度略高,为10%。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以上分析报告对黄河滩区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建议。

    2024年13期 v.4;No.8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打造“活态非遗文化”的策略研究——以思南花烛为例

    龙小雪;韩宝银;覃叶叶;潘朝兰;王正娟;

    努力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该文以贵州省思南县花烛为例展开论述。花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其中以富丽堂皇的龙凤花烛为代表。花烛不仅燃烧时间长、无烟无味,包装后还可长途运输,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因其制作程序比较繁复而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在现代“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抖音、快手短视频对思南花烛进行传播与推广,提高花烛知名度,对花烛进行创新与改造,打开并扩宽花烛销路,紧跟时代步伐,让花烛永不没落。

    2024年13期 v.4;No.8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淫羊藿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

    张学通;张迎芳;杨春;师立伟;

    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作为甘肃的特色药材之一,每年的淫羊藿产量超600 t且呈逐年递增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每年的药用需求量在4 000~5 000 t,市场需求量极大。该文综合评述淫羊藿的本草文献研究、自然分布、实验育种、商业扩张等各个阶段的学术进步,并就其行业增长的实况作出分析。研究揭示了在甘肃地区,淫羊藿原生态资源趋于枯竭,供需矛盾突出,人力繁殖面临难题,品质管控缺乏严格性,财政输入有限,以及政府扶持手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正严重阻碍着该产业的长期优质增长。基于此,提出相关的发展战略建议,第一,保护濒危的淫羊藿物种,构建资源培养站点;第二,进一步深化对人工培植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淫羊藿的环保式栽种;第三,增强政府政策的支持效果,推动完善淫羊藿产品质量的评定与监控体系。本研究可为甘肃淫羊藿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商露元;李璐;刘可心;

    针对创新人才驱动下乡村振兴路径以及动力来源多样化特征,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系统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中国各省乡村振兴水平的异质性结构,并深入探索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路径和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正向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创新型人力资本能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且对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最大。

    2024年13期 v.4;No.8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现代农业

  • 张家界莓茶绿色生产管理技术研究

    万宏伟;彭亮;屈成;

    该研究旨在探讨张家界莓茶的绿色生产管理技术,以提高莓茶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首先介绍莓茶品种的选择和茶园选址标准,包括海拔、地势、水源和土壤等条件的考虑。随后讨论茶园建设中的沟渠开挖、土壤改良、水库修剪等关键步骤。在扦插育苗方面,提出沟整厢垄的设计及扦插时机的选择。接着,重点分析茶园管理的土肥管理、田间管理和栽培管理,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等技术措施。最后,探讨莓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传统的炒青晒干法和物理生物工程方法,以及它们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2024年13期 v.4;No.8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遵义市农业现代化研究——以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为例

    张传朋;

    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思路和政策支持,形成突出特色优势、集聚集约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增效增收共赢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以“五+”为核心的农业产业体系。但同时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也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不够优越、农业发展理念滞后、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认知度不高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实现山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多项措施协同发力才能完成发展的重任。

    2024年13期 v.4;No.83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秀珍菇玉米芯套袋栽培技术研究

    帅泽宇;韩欣蓉;张文斗;

    该研究旨在探索利用玉米芯作为栽培基质,结合科学配方和精细管理技术,进行秀珍菇栽培的可行性。首先,详细分析玉米芯作为替代材料的优势,包括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生长特性,并阐述其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潜在贡献。其次,通过实地试验和经验总结,建立一套完整的玉米芯栽培秀珍菇的技术方案,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讨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包括加工处理优化、栽培管理完善以及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包括优化配方和栽培策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促进菇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24年13期 v.4;No.83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乡村治理

  • 乡村环境治理:制度、技术与效能——基于中央政策文本分析

    邓学衷;唐滔;

    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制度-技术-效能”框架,运用词频和词频聚类分析法,对1978—2022年中国中央政府机构关于乡村环境治理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的阶段性演变逐步聚焦到治理效能,政策的制度设计走向系统化和协调性,技术工具转向开发和运用适用技术进行精细化治理,以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效能目标。为此,乡村环境治理实践应立足于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强化治理机制的协同效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增强适应性治理效能。

    2024年13期 v.4;No.83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能力评价研究——以西藏庞达村为例

    昂旺拥宗;

    西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在我国内地核心区域及腹地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石,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该文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基层治理问题。在界定乡村基层治理的内涵、主体、内容、实质和目标的基础上,总结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以党建为引领、人民至上、“三治”结合的治理原则,提出具体的推进乡村基层治理的路径选择,包括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培育“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2024年13期 v.4;No.8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闫玲;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农民在探索发展新道路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无论是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还是培育乡风文明、探索善治之路、改善民生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广大农村地区还处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阶段,虽然经济社会日渐多元繁荣,但治理主体越发多元、思想观念开始变动,使得乡村振兴实施面对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化。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实践的有效引领,尝试分析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逻辑关系,以此提出加强思想引领、落实组织建设、完善相关制度等党建开展策略,旨在提升党组织战斗力,激发农村社会发展活力,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2024年13期 v.4;No.8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治理技术探讨

    高丽丽;

    生态文明建设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农村水安全与水环境问题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该文详细介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与存在的治理问题,分析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相关技术,鉴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2024年13期 v.4;No.8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组织治理功能:逻辑必然、障碍分析与优化向度

    任倩倩;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实现乡村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社会良好发展的“五位一体”治理功能。目前,由于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完善、多元治理主体协商机制不健全、村民主人翁作用未充分发挥和正式与非正式规则不融洽等现实阻碍,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位一体”功能增益效果未得到充分体现。应在统筹推动“党建引领”“平台扩容”“主体动员”及“规则优化”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精准导引解决路径,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2024年13期 v.4;No.83 99-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红光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及优化策略探讨

    杨文娟;吴丽丽;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以马鞍山红光村为例,分析红光村产业融合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实现的机理,即产业融合促进红光村资本积累、推动技术的创新、带动集体组织发展,使农户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创业能力、实现收入增长。然而,人才与劳动力的缺失、科技与制度的不完备、要素保障发展不足和产业融合层次低等问题在红光村的发展中日渐凸显,制约红光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应从拉动力、驱动力、支撑力、辅助力4个方面来激发乡村活力,带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2024年13期 v.4;No.83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政府与市场协作视角

    罗湘尹;

    广西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业资源,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农产品集群,为区域社会与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在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构建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牌建设仍面临质量监管、品牌力度不足等挑战。该文聚焦于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以政府与市场协作视角,探究构建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机制,并提出在政府强引擎维度实施阶段化、体系化、标准化建设,在市场强引擎实施市场渠道、发展资源、经营主体带动等对策,促进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4年13期 v.4;No.83 108-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户农机租赁与雇工支出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

    许芳;张一鸣;

    随着我国农村优质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业劳动力稀缺和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租赁农机和农业雇工成为克服农户家庭劳动力约束的有效途径。同时,中国乡土社会普遍存在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社会资本也可能影响农户的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该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户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农就业能够促进农户农机租赁行为,但会减少其雇工支出,而社会资本则会同时提高农户农机租赁与雇工支出。因此,应努力提高农机服务效率,设立农业雇工平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农机服务体系,缓解非农就业引致的农地弃耕撂荒问题,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2024年13期 v.4;No.83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王玉;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首先深入剖析目前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提出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多渠道培养专业人才、树立文旅融合理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对策,以期能够带动乡村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以文促旅,以旅优产的目标。

    2024年13期 v.4;No.83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研究——以“农超对接”为例

    金啸翔;吕昕聪;孙朝庭;赵盛龙;李刚;

    古人云:“千秋丰碑,民以食为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其供应链的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可见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不可或缺。该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为研究对象,分析第一师“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分别从农户、超市、对接合作角度讨论第一师“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发展的对策,为推动第一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业教育

  • 职业教育新农科下“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丛建民;黄威剑;

    新农科建设为农科类专业教育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推动高等教育由传统农业教育向现代农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促进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涉农高职院校需积极响应,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该文深入分析新农科的发展历程,对比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现状,并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新引领、提升竞争力等维度,探讨在新农科背景下,高职农科专业应如何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同时,该文也指出当前新农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强调创新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与引领作用,提出构建“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包括重立新农科教改理念、重塑新农科课程体系、重构新农科课程结构、重组新农科教学内容、重建新农科实践体系和重培新农科教师能力等方面,力求打造一种全面、系统、注重实践与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农+”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领域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及实践经验的人才,推动农业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2024年13期 v.4;No.83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的实践策略

    王珊;

    在我国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现代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涉农高职院校中的农业专业学生,作为乡村工作岗位的潜在力量,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资源。他们是否愿意并能够在农村扎根,对振兴乡村的任务能否胜任,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具备坚韧不拔、务实创新、奋发向前和勇于变革的奋斗品质。因此,着力培养这类大学生的“三农”情怀显得至关重要。该文基于“三农”情怀的内涵,分析乡村振兴与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关系,探讨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的实践策略,旨在引导农业高职学生发扬奋斗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历史洪流之中。

    2024年13期 v.4;No.83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思考

    韩瑞平;那森巴雅尔;胡云;刘金泉;李明;李一吉;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该文在分析农业高职院校深入实施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基础上,阐述新时代劳动教育深刻内涵和农业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重要原则。最后,从组织保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劳动实践、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该文可为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134-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火文化在农林类高校中的思政价值研究

    李浩;张瑜;薛媛;刘旭梅;

    社火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林类高校推进耕读教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社火文化在农林类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思政价值可概括为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推进耕读教育、拓展思政教育研究视角、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和促进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育人的进一步融合等。农林类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社火文化理论研究,构建具有涉农高校特色的思政教研体系;丰富社火文化研学活动,推进耕读教育,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社火文化的传播途径。通过社火文化的价值研究和实际应用,可提升农林类高校思政工作质量,培育出大批知农爱农的新型农林人才,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4年13期 v.4;No.83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博;冯树林;王军利;

    乡村振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价值。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在我国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服务功能,笔者基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林草产业项目在推动“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阐述该校为科学高效服务地方“三农”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所做的尝试和探索,以期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2024年13期 v.4;No.83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校思政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杨晶晶;张亚飞;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胜利,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期。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要素,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文积极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意义,指出现实困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促进大学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可行性路径,以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2024年13期 v.4;No.83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张雅婷;迪力沙提·亚库甫;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已经构建并形成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大量思政要素,对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土地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确立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将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住有所居和乡村振兴等思政要素融入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补偿和土地制度改革等专业知识,采取合作探究式、案例教学法、参观教学法,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思想价值引领。

    2024年13期 v.4;No.83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爱国主义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课程为例

    宓文海;洪煜;徐乔;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政课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该文以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课程为例,提出将爱国主义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内驱力,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勉励学生增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本领,培养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要做爱国主义教育先行者、升华教学内容等方面解析教学思路,为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PBL法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孙海燕;郭伟;刘春梅;蒋雨洲;

    专业英语是很多院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的集科学研究和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工具类课程。作者根据自身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践问题,将PBL法应用到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介绍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授课内容更新加快、教学模式和方法亟待改革等主要问题为导向,介绍PBL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过程和方法,使授课方式由被动授课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可为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农职业本科园艺机械类课程双语教学建设探究——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赵祈颀;荆子桓;陈莉萍;赵春荣;

    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文+职业技能“”中文+职业教育”是国际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企业迫切需要“精技术、通语言、懂文化”的本土技能人才,这为涉农专业的职业本科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该文从东盟的核心区域——广西的涉农职业本科院校的涉农专业园艺机械类专业入手,探究双语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旨在为涉农职业本科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

    2024年13期 v.4;No.83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

  •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影视人才多模态培养模式探究

    林敏嘉;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我国高等教育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其培养模式亟需转向培育以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为导向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该文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聚焦多模态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过程以有效推动乡村文化的意义传达。扎根乡村“三生”开发多模态影视教育资源,以文化振兴作为设计目标,以影视乡建作为影视人才的话语实践场域,实现文化振兴内在价值与高校影视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耦合,构建影视学科发展新范式。

    2024年13期 v.4;No.83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师亚笑;

    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院校的应有之义。社科联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先天优势。就当前效果而言,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效果并不明显。该文从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入手,探讨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困境,提出从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社科研究转化、建设社科普及基地和加强研究目标导向4个策略,不断明晰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2024年13期 v.4;No.83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SWOT分析与优化策略

    何翠梅;邹太龙;全露;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凝聚一批有学识、有技能的青年人才至关重要。基于SWOT分析发现,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既具备“现代智库”的独特优势,也面临身份迷失的内在痛点,既拥有各类资源协同发展的外在机遇,也遭遇城乡之间需求关系不断偏离的严峻挑战。为进一步推进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需要营造良好氛围,促进社会理解认同;优化工作机制,释放青年人才活力;丰富产业结构,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完善管理体系,拓展市场销售渠道。

    2024年13期 v.4;No.83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好”青年培育路径探究

    盛阿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强国离不开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人才。农村青年人才的培养,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使“好”青年在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守初心、增强信心,强化决心;需充分传承农村特色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需完善青年人才培育机制,做好青年人才育、用、留工作;需深化基层制度改革,打造专业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建设培育真正的农村“好”青年,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4年13期 v.4;No.83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集体主义精神重塑研究

    卓玛措;更藏吉;

    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中华各民族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新时代新矛盾、适应新型农村的战略要求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社会经济呈现逐渐由弱变强的趋势发展,然而其集体主义精神有待加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加强农民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内在精神力量,极为重要。

    2024年13期 v.4;No.83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付阳红;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所在,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该文分析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探讨在当前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面临着一些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农民科技意识3个方面提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对策,从而更科学高效地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2024年13期 v.4;No.83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锡林郭勒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翁杰;贾瑞琴;韩阳阳;廖成松;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农牧业盟市,在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各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通过对锡林郭勒盟2000—2020年农牧业产量、产值、品牌等的数据分析,揭示锡林郭勒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锡林郭勒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为相关部门制订相应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智慧农业导刊》约稿函

    <正>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智慧农业导刊》主管、主办单位均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23-1613/S,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9902,邮发代号14-18,半月刊。办刊宗旨:聚焦智慧农业发展前沿与热点,刊载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推智慧农业发展,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024年13期 v.4;No.8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格式要求

    <正>1.论文题目20字之内。2.作者与单位须对应,单位后加单位所在地省市和邮编,直辖市加城市和邮编。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为园林。*通信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为园林工程。3.基金项目格式:项目来源+项目编号,确无单独编号用项目批文的文号替代。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14CA27)4.摘要字数200~300字,须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内容;关键词5~7个;来稿须附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翻译。

    2024年13期 v.4;No.83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