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婷婷;魏升华;郎云虎;简应权;严福林;
为分析影响金钱豹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探究其生态适宜分布区域。该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最大熵(MaxEnt)模型对119个金钱豹地理分布点信息及37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位模拟,明确影响金钱豹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及适生区。结果表明,影响金钱豹的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昼夜温差月均值、年均降水量及海拔等因素。其中,最冷月最低温在5℃、昼夜温差月均值在6℃,年均降水量在1 607 mm、海拔在731 m时最适宜金钱豹生长。金钱豹生长的潜在高适生区,主要位于贵州西南部、四川东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北部和福建中部。该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建立的金钱豹潜在分布区分析数据,可为其资源保护与利用、栽培基地选择等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农泽喜;郭尚其;马荣锴;唐茜;曾德华;张之才;
为了解广西某铅锌矿区农用地土壤铅镉污染情况及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关系,共采集土壤、农产品样品441件,采用正态分布、T检验等统计学手段进行分析并拟合建立土壤-农产品铅镉相关关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土壤铅、镉超标率分别为55.06%和84.23%,T检验结果显示土壤中铅、镉均为显著累积(P=0.000);水稻中铅、镉含量超标率分别为13.6%和59.09%,玉米中铅超标率为17.4%、镉含量未超标,柑橘中铅、镉含量均未超标,正态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水稻中的镉、玉米中的铅含量均呈正态分布;土壤镉含量与水稻镉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关系预测模型为y=2.562 5x~2-0.754 1x+0.412 2(R~2=0.89)。
2024年13期 v.4;No.8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超;杨贤友;吴红梅;许扬;赵诗伟;吴登莉;王祥培;陆正学;陆兴江;
为破解贞丰县无患子林下产业问题,解决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周期长、见效慢、收入低等难题,该文结合喜阴类中药材品种随机对7个乡镇的14个调查点开展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品种鉴定和含量检测,得出在海拔1 015.81~1 731.32 m有淫羊藿零星分布、数量不一、品种2个,淫羊藿总黄酮醇苷是药典规定值的1.45~2.48倍,淫羊藿总黄酮是药典规定值的1.33~2.72倍。并对林下优劣势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贡献林下中药材智慧,促进林业与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3期 v.4;No.83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心怡;费罗成;王光浩;
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城市人口移居农村的生活模式已逐渐显露,“市民下乡”作为一种新的趋势正展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可能性。通过文献分析法,从闲置农房盘活的需求侧出发,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解析市民对闲置农房的需求类型,剖析当前市民盘活闲置农房的困境,最后提出推动市民盘活闲置农房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市民盘活闲置农房的需求主要有保障型需求、改善型需求及投资型需求等,当前仍存在制度瓶颈、供需错配、升级潜力有限等困境。未来需要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打通闲置农房供需对接桥梁、规范有序引导市民下乡,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为保障农民权益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飞龙;吴红晨;喻千;司景方;
该调查报告以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14个黄河滩区新村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东明黄河滩区搬迁后居民对各项民生福祉的满意度。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共发出8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20份。研究发现,黄河滩区搬迁后对居民的总体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黄河滩区居民对搬迁政策、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卫生环境、教育水平、医疗服务、交通出行与文化休闲总满意度均在95%以上,但在就业方面居民的不满意度略高,为10%。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以上分析报告对黄河滩区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建议。
2024年13期 v.4;No.8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龙小雪;韩宝银;覃叶叶;潘朝兰;王正娟;
努力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该文以贵州省思南县花烛为例展开论述。花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其中以富丽堂皇的龙凤花烛为代表。花烛不仅燃烧时间长、无烟无味,包装后还可长途运输,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因其制作程序比较繁复而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在现代“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抖音、快手短视频对思南花烛进行传播与推广,提高花烛知名度,对花烛进行创新与改造,打开并扩宽花烛销路,紧跟时代步伐,让花烛永不没落。
2024年13期 v.4;No.8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学通;张迎芳;杨春;师立伟;
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作为甘肃的特色药材之一,每年的淫羊藿产量超600 t且呈逐年递增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每年的药用需求量在4 000~5 000 t,市场需求量极大。该文综合评述淫羊藿的本草文献研究、自然分布、实验育种、商业扩张等各个阶段的学术进步,并就其行业增长的实况作出分析。研究揭示了在甘肃地区,淫羊藿原生态资源趋于枯竭,供需矛盾突出,人力繁殖面临难题,品质管控缺乏严格性,财政输入有限,以及政府扶持手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正严重阻碍着该产业的长期优质增长。基于此,提出相关的发展战略建议,第一,保护濒危的淫羊藿物种,构建资源培养站点;第二,进一步深化对人工培植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淫羊藿的环保式栽种;第三,增强政府政策的支持效果,推动完善淫羊藿产品质量的评定与监控体系。本研究可为甘肃淫羊藿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商露元;李璐;刘可心;
针对创新人才驱动下乡村振兴路径以及动力来源多样化特征,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系统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中国各省乡村振兴水平的异质性结构,并深入探索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路径和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正向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创新型人力资本能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且对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最大。
2024年13期 v.4;No.8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丛建民;黄威剑;
新农科建设为农科类专业教育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推动高等教育由传统农业教育向现代农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促进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涉农高职院校需积极响应,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该文深入分析新农科的发展历程,对比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现状,并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新引领、提升竞争力等维度,探讨在新农科背景下,高职农科专业应如何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同时,该文也指出当前新农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强调创新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与引领作用,提出构建“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包括重立新农科教改理念、重塑新农科课程体系、重构新农科课程结构、重组新农科教学内容、重建新农科实践体系和重培新农科教师能力等方面,力求打造一种全面、系统、注重实践与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农+”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领域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及实践经验的人才,推动农业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2024年13期 v.4;No.83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珊;
在我国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现代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涉农高职院校中的农业专业学生,作为乡村工作岗位的潜在力量,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资源。他们是否愿意并能够在农村扎根,对振兴乡村的任务能否胜任,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具备坚韧不拔、务实创新、奋发向前和勇于变革的奋斗品质。因此,着力培养这类大学生的“三农”情怀显得至关重要。该文基于“三农”情怀的内涵,分析乡村振兴与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关系,探讨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的实践策略,旨在引导农业高职学生发扬奋斗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历史洪流之中。
2024年13期 v.4;No.83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瑞平;那森巴雅尔;胡云;刘金泉;李明;李一吉;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该文在分析农业高职院校深入实施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基础上,阐述新时代劳动教育深刻内涵和农业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重要原则。最后,从组织保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劳动实践、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该文可为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134-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浩;张瑜;薛媛;刘旭梅;
社火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林类高校推进耕读教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社火文化在农林类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思政价值可概括为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推进耕读教育、拓展思政教育研究视角、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和促进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育人的进一步融合等。农林类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社火文化理论研究,构建具有涉农高校特色的思政教研体系;丰富社火文化研学活动,推进耕读教育,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社火文化的传播途径。通过社火文化的价值研究和实际应用,可提升农林类高校思政工作质量,培育出大批知农爱农的新型农林人才,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4年13期 v.4;No.83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博;冯树林;王军利;
乡村振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价值。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在我国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服务功能,笔者基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林草产业项目在推动“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阐述该校为科学高效服务地方“三农”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所做的尝试和探索,以期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2024年13期 v.4;No.83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晶晶;张亚飞;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胜利,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期。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要素,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文积极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意义,指出现实困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促进大学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可行性路径,以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2024年13期 v.4;No.83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雅婷;迪力沙提·亚库甫;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已经构建并形成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大量思政要素,对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土地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确立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将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住有所居和乡村振兴等思政要素融入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补偿和土地制度改革等专业知识,采取合作探究式、案例教学法、参观教学法,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思想价值引领。
2024年13期 v.4;No.83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宓文海;洪煜;徐乔;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政课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该文以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课程为例,提出将爱国主义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内驱力,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勉励学生增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本领,培养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要做爱国主义教育先行者、升华教学内容等方面解析教学思路,为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海燕;郭伟;刘春梅;蒋雨洲;
专业英语是很多院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的集科学研究和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工具类课程。作者根据自身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践问题,将PBL法应用到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介绍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授课内容更新加快、教学模式和方法亟待改革等主要问题为导向,介绍PBL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过程和方法,使授课方式由被动授课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可为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4年13期 v.4;No.83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祈颀;荆子桓;陈莉萍;赵春荣;
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文+职业技能“”中文+职业教育”是国际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企业迫切需要“精技术、通语言、懂文化”的本土技能人才,这为涉农专业的职业本科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该文从东盟的核心区域——广西的涉农职业本科院校的涉农专业园艺机械类专业入手,探究双语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旨在为涉农职业本科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
2024年13期 v.4;No.83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智慧农业导刊》主管、主办单位均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23-1613/S,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9902,邮发代号14-18,半月刊。办刊宗旨:聚焦智慧农业发展前沿与热点,刊载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推智慧农业发展,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024年13期 v.4;No.8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1.论文题目20字之内。2.作者与单位须对应,单位后加单位所在地省市和邮编,直辖市加城市和邮编。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为园林。*通信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为园林工程。3.基金项目格式:项目来源+项目编号,确无单独编号用项目批文的文号替代。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14CA27)4.摘要字数200~300字,须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内容;关键词5~7个;来稿须附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翻译。
2024年13期 v.4;No.83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