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三农

  • 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助力纳雍绿茶产品销售研究

    罗玉美;韩宝银;漆铸;李钰莲;徐建琴;

    以毕节纳雍绿茶产品为例,通过在线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意向,筛选目标客户人群,借助新媒体及其网红合作传播纳雍绿茶产品,提高纳雍绿茶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利用线下活动推广宣传,以活动的方式广聚爱茶之人,进而推动纳雍茶农产业发展。最终通过线上线下茶会的活动模式建立茶文化,通过谈论茶文化将纳雍绿茶产品带入各个领域,以此交流方式推广纳雍绿茶产品,从而助力纳雍绿茶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2025年12期 v.5;No.10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在变色松树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刘春燕;韦美满;李亭潞;杨振意;曾浩威;晏建红;郭茂涛;孙思;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森林病害,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该研究旨在应用高分二号卫星监测变色松树,并评估应用效果,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监测体系,以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精确度。研究结合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无人机航拍影像,在广东省广宁县开展监测试验,影像的处理结合GS融合和GNDVI指数,显著提升变色松树与背景间的差异。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变色松树提取,得到精确率为94.65%,召回率为83.30%,F1分数为88.61%。结果表明,基于高分二号影像的识别方法的精度较高,能为松材线虫病的精准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12期 v.5;No.106 6-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孙翔玥;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助于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有助于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源泉。以算法为主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赋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着“信息茧房”束缚文化传播多样化、数字技术无法捕捉文化隐喻性内涵等困境。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效应的最大化,还需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文化传承主体数字化培养等方面进行纾困引导。

    2025年12期 v.5;No.106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农业技术在甘薯种植中的实践与前景探讨

    高春艳;谢卫东;刘伟;赵永才;王华;王德章;王洪卫;吴舒舒;

    该文聚焦菏泽甘薯种植产业,深入剖析传统种植模式的现状与挑战,详细阐述智慧农业技术体系及其在菏泽甘薯种植中的实践案例。通过效益评估,揭示其在提升产量、优化质量、降低成本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直面应用过程中技术、经济、人才等层面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甘薯产业借助智慧农业技术实现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025年12期 v.5;No.106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需求导向视角下新农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智慧农业为例

    张尧;

    新农科人才培养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新农科的重要特征是学科交叉,因此需要哪些学科、培养哪些技能是新农科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以智慧农业为例,基于中国知网的数据,利用CiteSpace分析智慧农业的支撑学科,基于企业招聘实际数据,利用文本挖掘工具分析企业关于智慧农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技能需求,在总结智慧农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提出智慧农业人才教育改革的对策。

    2025年12期 v.5;No.10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网络营销价值及策略创新研究

    梁钟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电商正以其独特的网络营销优势深度融合于乡村经济发展中,通过线上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互动、场景化的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构建起一个协同、高效的网络营销创新模式,所展现出的网络营销价值不仅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而且大大促进农村电商自身的品牌化建设。强化创新思维和品牌意识,农村电商营销需要跳出传统的营销理论逻辑,立足农产品需求的基础,不断推动农村电商内涵式发展。鉴于此,该文分析农村电商营销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面对的难题,从营销策略创新方面认识,需要在加大农村电商品牌建设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农产品营销渠道,不断优化电商服务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12期 v.5;No.10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报告

  • 果树-菌菇间种系统对病虫害综合抑制效应的研究

    赵文;郭春华;安胜;

    为评估果树与香菇间种对果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抑制效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苹果树单作、苹果树与香菇间种和香菇单作3种处理,监测苹果炭疽病病情指数、苹小食心虫虫果率和香菇霉菌污染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及植株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间种处理显著降低苹果炭疽病病情指数(降低39.9%)和苹小食心虫虫果率(降低40.9%),并减少香菇霉菌污染率(降低42.8%);同时,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增加,酶活性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增强,有益微生物相对丰度增加;苹果树抗病相关酶活性提高,果实品质改善。研究表明,果树与香菇间种模式可有效抑制苹果树病虫害,改善土壤健康和作物品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12期 v.5;No.106 27-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陈佳林;安秋双;宋武;庞博;潘梦瑶;张茹;李生梅;高文伟;

    研究棉花种子在不同盐浓度下的萌发期特性,为提高植物发芽期间的耐盐性提供参考。以H4、H18、H29、H35、H37、H38、H43和H52棉花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Na Cl溶液浓度梯度分别设置为0.05、0.1、0.15、0.2和0.3 mol/L,测定NaCl盐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在NaCl盐胁迫下,各棉花品种在相对发芽率、种子鲜重、相对发芽势、种子干重和相对发芽指数中随着盐分浓度增大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说明种子的萌发在低浓度盐的影响下表现为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NaCl盐胁迫时耐盐性顺序为H4>H43>H35>H38>H52>H29>H18>H37,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中耐盐棉花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2025年12期 v.5;No.10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北方地区柳兰引种实验研究

    刘健;

    该研究旨在评估柳兰在北方地区的引种适应性,通过实验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和施肥方式对柳兰生长、开花、结实及病虫害控制的影响。实验选取沙土、壤土和黏土3种土壤类型,并设置无肥料、有机肥和化肥3种施肥方式,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柳兰在沙土和壤土中的生长表现优于黏土,尤其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生长高度、分枝数、干重及结实率均显著提高。施肥不仅能促进柳兰的生长,还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提升其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柳兰在北方地区的引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尤其在沙土和壤土条件下,施用有机肥能够显著改善其生长表现和生态功能。该研究为柳兰在北方地区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园林绿化提供可行的栽培方案。

    2025年12期 v.5;No.10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视界

  •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杨志坚;邹小青;王阳;

    期望能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政策的研究提供有力参考。构建该政策执行效果相关文献的政策工具——政策靶点的三维分析框架,使用WPS软件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Z维度,研究者们对3个靶点交叉的相关问题研究极少。X维度,研究者们忽视了继续教育阶段和毕业后教育阶段的定向医学生这2个重要的研究对象。Y维度,92.68%的文献仅将定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Z、X二维交叉效应,只有“基层留任意愿相关”的文献主要以继续教育阶段的定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Z、Y二维交叉效应,绝大多数文献仅以定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X、Y二维交叉效应,绝大多数的文献忽视了乡镇卫生院和区县卫健局这2个重要的作用对象。建议未来该研究的主题可以参考Z维度3个问题的交叉方向,研究对象多考虑继续教育阶段的定向医学生,同时将乡镇卫生院和区县卫健局纳入访谈对象。

    2025年12期 v.5;No.106 40-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乡融合视域下生态利益的协调机制优化研究

    俞思雨;

    新时代推动城乡生态利益的协调联动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切入点。生态利益作为城乡生态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生态利益的均衡分配,将会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共建、共治、共享”融入到城乡生态利益均衡协调过程中,其应然体现主要为利用生态空间共建实现生态利益的整合;通过生态补偿共治优化生态利益分配格局;通过优势互补促进生态要素共享。而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生态利益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是共建生态资源配置不均、生态利益保护共治失衡以及城乡居民生态利益共享存在落差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促进城乡生态利益的均衡协调,需要共建,推进生态利益整合机制;共治,优化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共享,落实生态利益共享机制。

    2025年12期 v.5;No.106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优计划”背景下中职植物保护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为例

    邓万超;

    在“双优计划”的政策推动下,中职教育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该文以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为例,深入剖析植物保护专业群的建设情况。阐述该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赛教融合、实践教学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同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专业群组群逻辑的研究,明确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关系以及群内专业的逻辑联系。进而提出从优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打造、产教融合深化等多方面的建设实施路径,旨在为中职植物保护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中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5年12期 v.5;No.10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农科视域下有机农业概论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青格尔;屈佳伟;高齐;于晓芳;

    课程改革创新是新农科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该文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三省”“三思”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线上+线下”互动、学生“玩转”课堂等路径探索与实践有机农业概论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通过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及成绩评定方式多样。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一些实效,以期为现代农业领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5年12期 v.5;No.10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统文化在高校图书馆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阿娜尔古丽·马哈提;

    该文聚焦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深入探讨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该馆近三年(2022—2024年)开展的经典阅读、诵读活动、书法比赛、传统文化图书展等一系列特色活动的分析,阐述高校图书馆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与平台优势,创新传统文化传承路径,提升师生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为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63-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老挝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探析——以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例

    黄杰;吕峰;马焕兴;

    在“一带一路”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中老双方在技术输出、技术培训、教育教学等农业职业教育合作领域持续加深。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是中国(广西)-老挝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重要枢纽,该文以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例,深入阐述试验站的建设过程,三个五年建设的具体目标,系统性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品种筛选、设施种植技术、人员培训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合作成效,进一步剖析试验站当前在管理模式、合作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管理模式建设、农业职业教育合作高地建设、农业涉外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试验站的发展路径。

    2025年12期 v.5;No.10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种精神”融汇下新疆高职农林类教师创新团队培养路径研究

    杨金红;宋勇;

    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相融汇,引领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教育家型教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基于此,分析“三种精神”融汇下高职农林类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意蕴,高职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现状,从“三种精神”融汇下的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开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团队合作模式及加强团队管理与服务4个方面,对新疆高职农林类教师创新团队培养路径进行研究。

    2025年12期 v.5;No.10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创”背景下广西涉农专业学生基层就业创业引导路径探究

    张众钦;

    乡村振兴全面实施阶段,涉农专业学生的基层就业创业困境折射出高等教育供给侧与农业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多举措促进涉农专业学生基层就业创业成为破解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人才短缺的关键。该文聚焦涉农专业学生基层就业意愿低、职业认知偏差、实践能力不足等核心问题,创设性提出构建“三维驱动”引导模型,即通过政策协同促就业创业、产教融合赋能教学、文化价值内化提升基层就业创业转化率,为破解涉农人才“下不去、留不住”问题提供理论创新与实践方案。

    2025年12期 v.5;No.10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乡村治理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探索

    王萍;

    该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与党建的耦合关系,揭示两者在政治基因、组织振兴等方面的深度契合。同时,该文指出当前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组织建设问题和人才短缺等,并提出组织建设创新、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具体措施,为农村基层党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2025年12期 v.5;No.106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赜

    胡亚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妇女作为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可持续性息息相关。深度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精准识别并解析存在的现实困境,同时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乡村发展的核心要义,探赜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优化路径,旨在全方位提升农村妇女思想政治素养,全面唤醒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主体自觉,充分释放其投身乡村建设的澎湃动能,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迈向纵深发展。

    2025年12期 v.5;No.10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探究

    王心宇;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推进乡村制度创新,实现更加有效的乡村治理,在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建设新风尚。

    2025年12期 v.5;No.10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陕西省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

    韩荣彦;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则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然而,当前陕西部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存在基层政权职能“异化”,基层自治组织能力弱化,群众参与程度不够的困境。基于此,需要增强村民共同体意识,完善发展“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5年12期 v.5;No.106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基于对龙岩市X乡的调查

    李红梅;陈柯颖;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研究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等,对加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乡入户、与相关部门座谈等方法,在龙岩市X乡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当前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存在居民参与性受限、民间文化组织力量薄弱、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和文化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可以从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认知能力、加强农村居民的文化建设参与度、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资源投入等方面着手。

    2025年12期 v.5;No.106 97-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甘肃省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建议

    葛新春;白美婷;王新友;王萍;尚盼盼;

    近年来,甘肃不断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支持中药材企业发展,推进中药材机械种植加工技术,在规模化和生态种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生产、加工、流通和监督环节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何加快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阐述甘肃中药材全产业链生产现状,整理当前中药材全产业链面临的困境,从构建政产学研共同体为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打造智慧化中药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多措并举的全产业链监督体系等角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12期 v.5;No.106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城市近郊乡村就地城镇化路径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朱军;

    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背景下,大城市近郊乡村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场域,大城市近郊乡村位于连接城市与服务乡村的中枢区域,但因规划设计、空间架构、产业布局和人口流向等方面的无差别政策供给致使城乡发展路径出现脱节现象。要着力通过加大资源整合使用权、提升城镇特色产业集聚功能、突出城乡一体化服务职能、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机制等方式推动大城市近郊乡村的就地城镇化。

    2025年12期 v.5;No.106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南充市天宫院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周芝熠;李志明;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南充市天宫院村为典型案例,从对历史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视角出发,探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有效推动古村落旅游发展。通过对天宫院村现状问题的分析,该文提出一系列旅游发展策略,旨在助力天宫院村及其他相似古村落的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

    2025年12期 v.5;No.106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黔东南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杨世皓;罗顺兴;赵杰;

    该文针对黔东南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困境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从组织保障、政策支持、品牌塑造、产业升级4个维度构建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机构能力薄弱、政策激励不足、品牌效应缺失及加工水平低下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建立财政奖补机制、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和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具体措施,可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建议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科技支撑”的协同发展模式,通过考核权重调整、财政预算保障、营销渠道创新和产业集群培育,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值化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12期 v.5;No.106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粮食储备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研究

    高洪洋;赵春成;

    因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耕地资源稀缺、人口数量多,粮食储备宏观调控的目标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纵观我国粮食储备宏观调控制度的演进历史,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粮食储备目标的多维论述,考虑到粮食储备宏观调控目标的多重性、特殊性和差异性,构建我国粮食储备宏观调控目标体系,以提升我国粮食储备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25年12期 v.5;No.106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王蕊蕊;谢梦莹;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正深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其中乡村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资源数字化程度低及市场认知与消费者接受度有限等诸多挑战,严重制约其转型步伐。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文化产业不仅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因此,该文将围绕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乡村文化产业转型展开探讨,旨在为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

    2025年12期 v.5;No.106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背景下植物学开放教育改革研究

    王石超;宋宇琦;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一种灵活、自主的教育形式,开放教育成为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植物学课程为对象,针对其课程内容与农村需求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地域适配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实践导向、学科交叉、思政融合”的教学改革路径。通过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和深挖思政元素等措施,构建可以服务乡村振兴的植物学课程体系,从而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年12期 v.5;No.106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产品直播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为例

    付伟;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直播电商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基于此,该文首先探究乡村振兴与农产品直播电商的内在关联,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产品直播电商在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农产品直播电商也从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随后结合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分析其在农产品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最后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农产品直播电商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电商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25年12期 v.5;No.106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研究

    樊荟慧;覃洋;莫家业;周永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地方高校在培养乡村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有助于扩大乡村人才库和提升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也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尽管如此,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仍面临挑战,包括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与乡村应用存在差距,以及政府、高校、企业与乡村之间的合作机制尚待完善。为应对这些挑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明确目标导向,确保高等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的需求紧密结合;其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质量的乡土人才培养体系;最后,强化协同合作,构建一个长效的乡土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乡村人才的振兴,实现地方高校与乡村的共同发展。

    2025年12期 v.5;No.106 134-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陈铁牛;陈海涛;曾文平;胡亮;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农村社区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低、人才培养目标与需求脱节、师资匮乏等问题。该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提出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农村社区教育纳入地方规划并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借助新媒体宣传,打造生态友好型教育设施,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完善教育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教育与农村产业需求,融合教育与乡村治理,创新教学方法;以县区成人教育学校和广播电视大学为核心,联合多方建立师资库,加强教师培训与国际交流,壮大志愿者队伍。通过这些策略,提升农村社区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5年12期 v.5;No.106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法治乡村建设的人才引育机制探究

    刘凯玉;石春东;

    该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就法治乡村建设中人才引育问题展开探究。该文围绕乡村振兴与法治建设的内涵、法治人才引育面临的困境、构建全链条人才引育新机制、法治人才赋能乡村建设的路径等方面,提出优化顶层设计、创新“引育留用”机制、拓宽人才发展渠道、营造良好环境,以及打造“法治+N”复合型人才队伍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法治保障。

    2025年12期 v.5;No.106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定向师范生职业期望现状与应对

    李文;

    定向师范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来源,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有效措施,职业期望对定向师范生反哺家乡、扎根乡村教育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基于对江苏省委托培养定向师范生的N学院的调研,在了解定向师范生职业期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定向师范生职业期望的差异性,探究职业期望与定向师范生学习动机的关系。并根据调查结果,从政策设计、院校培养、动机激活等多个层面,制定针对性的职业期望维持策略,提升定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年12期 v.5;No.106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教育

  •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蔬菜栽培学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

    高松;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蔬菜栽培学专业建设和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首先从新农科建设对蔬菜栽培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影响的角度出发,明确新农科建设是蔬菜栽培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基础,为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广阔空间和新的方向。其次,分析当前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难点和堵点,指出当前存在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需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持续优化、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需不断加强等问题,并提出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总体思想和具体策略,旨在提升蔬菜栽培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年12期 v.5;No.106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园林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陈绍宽;张姣美;王建东;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该文分析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壁垒,总结已有的建设成果,提出二级学院层面应对专业群课程思政目标进行系统设计,通过“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模式创新师资队伍结构,进而深度挖潜典型思政元素,并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思政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范式化、体系化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羊生产学课程的科研教学一体化实践平台构建与应用

    李君;韩浩园;施会彬;权凯;

    该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与沈丘县人民政府共建的沈丘县肉羊工程技术中心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基于羊生产学课程的科研教学一体化实践平台建设。重点阐述平台建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深入剖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在羊生产领域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羊生产团队科研数据及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成效的分析,证实该平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显著作用。同时,还提出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为完善科研教学一体化实践平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对推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12期 v.5;No.106 158-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研促教、研学融合”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郭保卫;崔卉;胡雅杰;魏海燕;高辉;许轲;

    为提高农科学生在作物栽培学上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学与科研互动融合,该文提出一种“以研促教、研学融合”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法。重点阐述该模式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效果,为涉农院校提高农学类人才质量、构建新型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谢秋菊;郭丽峰;王莉薇;郑书朋;周红;李海源;苏中滨;刘文洋;王文峰;郑萍;

    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农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然而,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农业实践、理论与应用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该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采用问题驱动学习(PBL)方式,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智慧农业案例深度融合。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农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2025年12期 v.5;No.106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研究

    符勇耀;张燕;高晓旭;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以培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能把学到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工作的高水平本科人才为目标。长江师范学院作为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植物学野外实习是该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该文分析总结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安全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增加过程性考核比例以及融入课程思政等一系列改革对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将植物学理论知识运用于野外实践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教学和育人双重目的。

    2025年12期 v.5;No.106 170-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病理学课程创新实践与成效——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兰平秀;谢勇;王扬;陈小姣;赵庆云;李凡;

    植物病理学是云南农业大学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涉农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保护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课程秉承“德育为先、学生中心、研学融合、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凸显过程性考核等举措,极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知识掌握能力,为培养适应新农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农科建设下农学专业“三下乡”实践活动思考——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张华英;姜超;董玉新;

    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农学专业教育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三下乡”实践活动作为农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呼伦贝尔学院农学专业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旨在探讨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三下乡”活动实践效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创新路径,以期为农学专业有效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及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177-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耕读教育融入生源多样化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路径探讨——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邓杰;郭永霞;孙丽芳;马婧;陆磊;张琦;

    耕读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多样化生源的农学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生源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所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将耕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培养路径,让学生切身体会理论结合实践的作用效果。深入推进“耕”“读”结合,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三农”情怀,努力培养适合在农业不同领域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农科人才。

    2025年12期 v.5;No.106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涉农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李娜;许评;崔明;蒋其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涉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农业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该文剖析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路径,以切实提升涉农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5年12期 v.5;No.106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西涉农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探索

    黄善慰;蒋飞燕;陆忠阳;唐典巧;彭瑱;

    粮食安全意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之意,农类高校高度重视此项思政教育工作。广西涉农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农”字特色,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和新媒体平台等提升学生粮食安全认知。研究总结经验与挑战,提出加强师资、完善体系等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

    2025年12期 v.5;No.106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肥与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

    王晓丽;

    施肥与环境保护是针对作物学学术研究生特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探讨。基于该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该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教育融入点、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典型案例4个方面探讨施肥与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于丰富的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思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树立科学施肥、减肥增效、绿色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2025年12期 v.5;No.106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喜报 《智慧农业导刊》入选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正>2024年8月31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指导,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3版)》线上发布会正式召开,为国内首次应用型期刊评价工作。《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3版)》采用分类比较、多元评价方式,基于应用型期刊的全程化知识服务生态,提出应用型期刊评价PCSR模型,构建中国特色、全面系统、科学可行的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建立交互式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对我国1365种应用型期刊进行了评价,覆盖了17个行业大类和2个综合大类,系统遴选出61种应用型权威期刊、276种应用型核心期刊、497种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和531种应用型入库期刊。

    2025年12期 v.5;No.10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农业导刊》约稿函

    <正>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转载源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全文收录、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智慧农业导刊》主管、主办单位均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23-1613/S,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9902,邮发代号14-18,半月刊。办刊宗旨:聚焦智慧农业发展前沿与热点,刊载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推智慧农业发展,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025年12期 v.5;No.106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