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志坚;邹小青;王阳;
期望能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政策的研究提供有力参考。构建该政策执行效果相关文献的政策工具——政策靶点的三维分析框架,使用WPS软件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Z维度,研究者们对3个靶点交叉的相关问题研究极少。X维度,研究者们忽视了继续教育阶段和毕业后教育阶段的定向医学生这2个重要的研究对象。Y维度,92.68%的文献仅将定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Z、X二维交叉效应,只有“基层留任意愿相关”的文献主要以继续教育阶段的定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Z、Y二维交叉效应,绝大多数文献仅以定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X、Y二维交叉效应,绝大多数的文献忽视了乡镇卫生院和区县卫健局这2个重要的作用对象。建议未来该研究的主题可以参考Z维度3个问题的交叉方向,研究对象多考虑继续教育阶段的定向医学生,同时将乡镇卫生院和区县卫健局纳入访谈对象。
2025年12期 v.5;No.106 40-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俞思雨;
新时代推动城乡生态利益的协调联动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切入点。生态利益作为城乡生态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生态利益的均衡分配,将会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共建、共治、共享”融入到城乡生态利益均衡协调过程中,其应然体现主要为利用生态空间共建实现生态利益的整合;通过生态补偿共治优化生态利益分配格局;通过优势互补促进生态要素共享。而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生态利益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是共建生态资源配置不均、生态利益保护共治失衡以及城乡居民生态利益共享存在落差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促进城乡生态利益的均衡协调,需要共建,推进生态利益整合机制;共治,优化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共享,落实生态利益共享机制。
2025年12期 v.5;No.106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万超;
在“双优计划”的政策推动下,中职教育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该文以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为例,深入剖析植物保护专业群的建设情况。阐述该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赛教融合、实践教学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同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专业群组群逻辑的研究,明确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关系以及群内专业的逻辑联系。进而提出从优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打造、产教融合深化等多方面的建设实施路径,旨在为中职植物保护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中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5年12期 v.5;No.10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青格尔;屈佳伟;高齐;于晓芳;
课程改革创新是新农科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该文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三省”“三思”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线上+线下”互动、学生“玩转”课堂等路径探索与实践有机农业概论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通过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及成绩评定方式多样。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一些实效,以期为现代农业领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5年12期 v.5;No.10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娜尔古丽·马哈提;
该文聚焦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深入探讨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该馆近三年(2022—2024年)开展的经典阅读、诵读活动、书法比赛、传统文化图书展等一系列特色活动的分析,阐述高校图书馆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与平台优势,创新传统文化传承路径,提升师生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为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63-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杰;吕峰;马焕兴;
在“一带一路”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中老双方在技术输出、技术培训、教育教学等农业职业教育合作领域持续加深。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是中国(广西)-老挝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重要枢纽,该文以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例,深入阐述试验站的建设过程,三个五年建设的具体目标,系统性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品种筛选、设施种植技术、人员培训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合作成效,进一步剖析试验站当前在管理模式、合作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管理模式建设、农业职业教育合作高地建设、农业涉外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试验站的发展路径。
2025年12期 v.5;No.10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金红;宋勇;
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相融汇,引领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教育家型教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基于此,分析“三种精神”融汇下高职农林类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意蕴,高职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现状,从“三种精神”融汇下的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开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团队合作模式及加强团队管理与服务4个方面,对新疆高职农林类教师创新团队培养路径进行研究。
2025年12期 v.5;No.10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众钦;
乡村振兴全面实施阶段,涉农专业学生的基层就业创业困境折射出高等教育供给侧与农业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多举措促进涉农专业学生基层就业创业成为破解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人才短缺的关键。该文聚焦涉农专业学生基层就业意愿低、职业认知偏差、实践能力不足等核心问题,创设性提出构建“三维驱动”引导模型,即通过政策协同促就业创业、产教融合赋能教学、文化价值内化提升基层就业创业转化率,为破解涉农人才“下不去、留不住”问题提供理论创新与实践方案。
2025年12期 v.5;No.10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松;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蔬菜栽培学专业建设和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首先从新农科建设对蔬菜栽培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影响的角度出发,明确新农科建设是蔬菜栽培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基础,为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广阔空间和新的方向。其次,分析当前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难点和堵点,指出当前存在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需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持续优化、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需不断加强等问题,并提出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总体思想和具体策略,旨在提升蔬菜栽培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年12期 v.5;No.106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绍宽;张姣美;王建东;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该文分析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壁垒,总结已有的建设成果,提出二级学院层面应对专业群课程思政目标进行系统设计,通过“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模式创新师资队伍结构,进而深度挖潜典型思政元素,并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思政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范式化、体系化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君;韩浩园;施会彬;权凯;
该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与沈丘县人民政府共建的沈丘县肉羊工程技术中心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基于羊生产学课程的科研教学一体化实践平台建设。重点阐述平台建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深入剖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在羊生产领域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羊生产团队科研数据及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成效的分析,证实该平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显著作用。同时,还提出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为完善科研教学一体化实践平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对推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12期 v.5;No.106 158-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保卫;崔卉;胡雅杰;魏海燕;高辉;许轲;
为提高农科学生在作物栽培学上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学与科研互动融合,该文提出一种“以研促教、研学融合”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法。重点阐述该模式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效果,为涉农院校提高农学类人才质量、构建新型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秋菊;郭丽峰;王莉薇;郑书朋;周红;李海源;苏中滨;刘文洋;王文峰;郑萍;
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农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然而,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农业实践、理论与应用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该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采用问题驱动学习(PBL)方式,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智慧农业案例深度融合。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农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2025年12期 v.5;No.106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符勇耀;张燕;高晓旭;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以培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能把学到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工作的高水平本科人才为目标。长江师范学院作为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植物学野外实习是该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该文分析总结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安全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增加过程性考核比例以及融入课程思政等一系列改革对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将植物学理论知识运用于野外实践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教学和育人双重目的。
2025年12期 v.5;No.106 170-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平秀;谢勇;王扬;陈小姣;赵庆云;李凡;
植物病理学是云南农业大学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涉农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保护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课程秉承“德育为先、学生中心、研学融合、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凸显过程性考核等举措,极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知识掌握能力,为培养适应新农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华英;姜超;董玉新;
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农学专业教育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三下乡”实践活动作为农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呼伦贝尔学院农学专业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旨在探讨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三下乡”活动实践效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创新路径,以期为农学专业有效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及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5;No.106 177-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杰;郭永霞;孙丽芳;马婧;陆磊;张琦;
耕读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多样化生源的农学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生源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所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将耕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培养路径,让学生切身体会理论结合实践的作用效果。深入推进“耕”“读”结合,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三农”情怀,努力培养适合在农业不同领域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农科人才。
2025年12期 v.5;No.106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娜;许评;崔明;蒋其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涉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农业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该文剖析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路径,以切实提升涉农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5年12期 v.5;No.106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善慰;蒋飞燕;陆忠阳;唐典巧;彭瑱;
粮食安全意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之意,农类高校高度重视此项思政教育工作。广西涉农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农”字特色,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和新媒体平台等提升学生粮食安全认知。研究总结经验与挑战,提出加强师资、完善体系等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
2025年12期 v.5;No.106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丽;
施肥与环境保护是针对作物学学术研究生特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探讨。基于该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该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教育融入点、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典型案例4个方面探讨施肥与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于丰富的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思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树立科学施肥、减肥增效、绿色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2025年12期 v.5;No.106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